close


茶餐廳-點及第粥



及第粥,又稱狀元及第粥,是一種粵式 粥點,講究粥底綿滑,白米粥熬到米粒全化。客人點時,舀入小鍋燒滾,加豬 心、豬肝和豬粉腸,滾熟後盛碗,撒花生米,切碎油條,伴小碟雞蛋散上桌。豬 內臟又稱「雜底」,美化為「及第」,成為賣點。



及第粥的三種來歷


說法一:豬肉、豬肝、豬粉腸連中三元


  話說清代末期,廣州有個肉販爲了方便記賬,請塾師教他認識了豬肉、豬肝、豬粉腸幾個字。有一年科場開考,好事者慫恿肉販去應試,說功名全靠祖宗積德。肉販信以爲真,在卷上只寫了豬肉、豬肝、豬粉腸七個字。豈料主考正是當年的塾師,自己另寫一篇讓肉販高中。塾師主考完畢,恐肉販下次再來,便交代同僚如下科發現卷上有寫豬肉、豬肝、豬粉腸的,應把卷取消。豈料第二科開考,肉販又來應試,寫了七字後便交卷。主考看後啼笑皆非,但想到前科主考早有交代,莫不是暗示要多多關照,便代寫一篇讓肉販再度高中。京試臨近,肉販又上京赴考,不料到京時,已停止進場。剛巧王爺經過,遺下燈籠一個,肉販撿起燈籠,得以順利進入場院內,他把燈籠架在座位旁邊,卷上依舊寫了豬肉、豬肝、豬粉腸七個字後便交卷。主考見卷,目瞪口呆,但一想到那燈籠是王府之物,一定事出有因,只得代寫一篇,又讓肉販高中。後來,有人問,你三次及第靠什麽?肉販說:豬肉、豬肝、豬粉腸。於是豬肉、豬肝、豬粉腸變成了連中三元的代名詞。


 


說法二:寓意科場高中


  及第粥還有另一段典故。相傳,清朝時,廣東林召棠中狀元回鄉拜祖,他每天都喜歡用豬肝、豬腰和豬肚煮粥而食。有一天,一位退居廣州的禦史前來探訪林召棠,剛巧林狀元正在吃粥,便問他吃的是什麽粥。林狀元知道老禦史盼望兒子能科場高中,因此指著那粥恭敬地回答:及第粥。禦史吃過及第粥後,回到家裏便命廚人依法炮製,精心熬制及第粥給兒子吃,他的兒子果然高中狀元。老禦史大喜過望,逢人便講及第粥的好處。因此,及第粥便廣爲流傳開來。


 


說法三:下水雅稱爲及第


  關於及第粥,還有一種說法比較接近生活實際。在豬肉行當和飲食行業中,廣東人把豬的腸髒稱之爲下水,但在菜譜上不宜直書此諢號。爲了提高下水的地位,美食家便給它一個雅號,名曰及第。其後,粥粉店也把豬內臟烹調的粥品,由豬雜粥易名爲及第粥,又稱三元及第粥(以上文章介紹來自網路)


 


今天PO的這一碗及第粥的料是豬肉、豬肝、豬粉腸這三種組合煮出來的及第粥,這是第一次嚐及第粥,的確是入口即化,口齒留香,令人回味再三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水來小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